Moonmetro

Always together Forever apart

关于《千与千寻》(1)

《千与千寻》是我非常喜欢的动画电影。2001年上映,到现在快20年,这期间网络上对它的分析和解读已经数不胜数。今天一时兴起想写一些,然而思绪杂乱,于是只能草草写出一个小方面的随感。之后应该会继续更新。


关于《千与千寻》(1):美感


我对动画片的所有眷恋,基本都在于它所搭出的世界。这个世界和故事无关,甚至和常识无关,它只和想象力和手艺有关;这个世界不在乎我,不在乎观众,它有自己的规则、自己的艰深、自己的神秘;我徜徉其中,看它把惊天动地的日常徐徐展开,而不作任何解释。全知是乏味,未知才是刺激。

这恐怕是我深爱《千与千寻》的一大原因。《千与千寻》里的那个世界,永远是一个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、虚掩的世界,就像一个近视的人裸眼的视野,依稀可辨,又不完全真切。它的一切关于现实世界的隐喻,都不是精确的,而是暧昧的;即便有成百上千篇文章去探讨各种象征的含义,都无法做到具象和抽象完美的相互映射。这是《千与千寻》在我心中最晶莹、最无可替代的美感所在。

相信有不少人都解读过《千与千寻》,也肯定有人恨不得把里面的每个人或物都对标到现实,力求还原宫崎骏的创作动机,这些努力当然是有价值的,但有些时候,摘下眼镜看这个世界或许更好。过分执拗于符号的解读、沉溺于虚拟和现实的翻译,反而会离原作的美感越来越远。无脸男是在金钱社会里扭曲的人格,他以为用物质交换就能随心所欲地占有一切——这是关于他的象征,但不全是他。他在不那么臃肿庞大的时候,并不是那么可怕的:他怯懦、安静,安静之下又压抑着一层殷勤和热烈,他对于未来有一种天真的想象和渴望,只不过是一个误入了歧途的孩子。当他乖乖跟在千寻身后的时候,微微的低头和应声,那种认错之后的谦卑和诚恳,又是多么可爱。在具体的动画里,无脸男不是一个批判对象,不是飘渺的符号,它是一个角色,它有反应,它有性格,以及,它其实有一张脸。正是这些让我们认识他、甚至喜欢他,而不是他所代表的那些抽象的一切。

关于水上列车的段落,早有网友发现了它其实是宫崎骏对他童年时发生的一场灾难的纪念。这个彩蛋,如果不去查资料,我们根本不会知道;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知情,让这个本该困惑的段落成为了整部电影最难忘的镜头之一——澄澈、空灵和一望无际的茫然,希望和失落微妙地交错在一起,远方和记忆同时到来、又迅速驶去,车厢里那些透明的身影、车站上那些黑色的身影,也许是一种隐约的暗示,它们指向不明,但在氛围上却恰到好处。这些飘荡在空气里的未知自成一派,组成着一部电影的味道。

我极喜欢这种阐释的缺席,尤其是在动画里。皮克斯也是天马行空的能手,但它的天马行空却非常严丝合缝,而且没有任何违背现实的逻辑,从世界建构到故事展开都清晰、易懂、精准,如《头脑特工队》,如《怪兽电力公司》。它太精准了,精准使人厌倦,而模糊反而使人振奋。《千与千寻》是模糊的,或者说,宫崎骏特意保留了一种形式上的粗糙(也有可能是浑然天成),它打开了一个朦胧的、多义的解读空间,由此产生了种种的余韵与气质,这是皮克斯做不到的。


评论(3)

热度(8)